头鱼汤点评:主宾已至,两湾和谐——粤港澳大
作者:365bet亚洲体育日期:2025/10/18 浏览:
10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在上海开幕。作为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特色板块,“盒中盒”的设计尤为引人注目。本届文化周的最大亮点是广东省首次以“主宾省”身份亮相,既作为参与者又作为东道主。依托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一国家级平台,通过打造专属展示空间、策划特色活动,清晰展示岭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机活力。过去,公众更多地关注粤商的诚信经营和世界500强企业的创新成果,但对岭南艺术的文化生态了解有限。这时,借助国家舞台,观众可以系统地领略岭南文化的艺术高度和美丽。广东联合港澳组织一批优秀文化项目参加系列艺术节。它就像老朋友送来的一份深厚的文化礼物,进一步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的深度文化交流。湾区体现人文之美。纵观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默契:两地同处湾区经济带——上海依托长江辐射江浙皖,连接港澳形成大湾区。在文化方面,上海以其独特的海派文化而闻名。外滩国际建筑群与陆家嘴金融区并列,红色基因与工业文明相结合。广东延续千年商都传统,通过十三行、广交会、华为、腾讯等粤企展现出务实、开放的改革精神。两地区不断吸引全球高端资源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形成南北呼应、协调发展的格局。依托良好的经济基础、开放的思想环境和浓厚的文化环境,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的艺术互动更加频繁,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建立起常态化的学术交流机制。跨地域文化对话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形成双向渗透、协同创新的审美共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汇聚七场优质演出和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艺术展。展览策划了十二场“岭南文化名家讲座”,邀请广东、上海、江浙学者进行跨地域对话,加深对“中西不拘一格”文化理念的当代理解,令人期待。 《生活新——广东百年艺术展》海报群英荟萃,同向而行。中华艺术宫展出的“生活新——广东百年艺术展”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汇聚了350余位艺术家的800余件精品。堪称岭南艺术百年之旅。展览不仅呈现了岭南画派“二高一陈”的开山之作,还汇集了关山月、李雄才等人的代表作,还展示了国际画派代代相传的珍品。李铁夫、林风眠等大师。这些领军藏品齐齐亮相,立体展示了广东文艺杰作的创作传统和艺术高度。这些重要作品是对国家平台的补充,彰显人文湾区建设的突出成就,是广东送给上海的一份文化礼物。除了艺术展览之外,音乐表演也同样精彩。作为开幕式的前奏,全国皆知。国际“La Burana”在上海展览中心户外喷泉广场热烈举行。交响乐团和合唱团约有200人,现场观众约2,400人。线上直播覆盖海内外数十万观众,为双城双湾的艺术对话写下了生动的注脚。与此同时,香港舞会et还推出了同名作品,聚集300位艺术家,以芭蕾舞的形式重新诠释这部中世纪经典,营造出两地互相呼喊、各显所长的艺术场景。 《布兰诗歌》剧照 互相交流学习,智慧交响曲。艺术对话超越了《布兰诗歌》。广东舞剧《醒狮》曾荣获上海“荷花奖”,此次携“莺歌”亮相电影节。两者均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岭南三部曲”;与此同时,上海越剧院经典剧目《红楼梦》登陆广州大剧院,不仅带来了江南美景,还实现了高水平经典剧目的双向流动。在上海上演的杂技剧《站台》的导演蒋雄来自上海,艺术总监吴正丹凭借《蝴蝶》荣获上海白玉兰剧院表演艺术奖,完善双城双湾人才流动和共享机制。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核心论坛上,剧作家罗怀珍指出:“上海带回了古老而多元的艺术空间表演。”广州粤剧演出已脱离框架舞台,回归街头、公园、广场,形成了“喝早茶听音乐、逛街看娱乐”的城市文化生态,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理论与实践的呼应为全球城市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鼓舞人心的东方范式。这种跨越珠江和黄浦江的对话正在逐渐成为城市结构中的滋养遗产。岭南舞狮的鼓声与飞扬的江南袖在时间和空间上自然地相通; 《布拉纳诗》雄伟的交响乐与原作《英文歌》的节奏共同构成了东西方美学的和弦。这种双向的丰富性让艺术的种子沿着交通线生根发芽。每一位驻足欣赏的听众,都可以在艺术花香的烟雨中,构筑对城市美好生活的想象。文化的终极价值在于打破地域和灵魂的界限。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的深度融合,让我们有理由期待它们在全球化浪潮中携手共创未来。南方网、粤学评论员 任田 上一篇:共建粮食安全 广东企业用辛劳守护“人民盘上饭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2025/10/18头鱼汤点评:主宾已至,两湾和谐——粤
- 2025/10/17共建粮食安全 广东企业用辛劳守护“人民
- 2025/10/17国家医保局:全国各统筹地区2025年底前实
- 2025/10/16国台办:联大第2758号决议郑重申明一个中
- 2025/10/16台湾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约60%的受



客户经理